贛新大道建設藍圖化為“實景圖”▎ 深城交助力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打造高品質城市發展主軸
贛新大道一期工程建設目前已正式啟動,12月18日,南昌市市長、贛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主任劉建洋深入贛江新區贛新大道項目建設現場進行調研,表示要將其打造成為帶動新區發展、服務于大南昌都市圈戰略的重要引擎。規劃推動、設計落地,作為項目規劃編制及設計單位,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(以下簡稱“深城交”)全程助力項目開展。
贛新大道長55.1公里,貫穿整個贛江新區,串聯各個主要組團核心,被稱為“贛江新區一號工程”。深城交作為贛新大道技術團隊核心力量,承擔了項目前期規劃選址、道路交通詳細規劃的重要工作,并作為重要設計方參與總承包(EPC)工程,為贛新大道項目提供了“規劃+詳規+EPC”全鏈條服務。
深城交最早在南昌市綜合交通規劃中,提出了贛新大道構想,以打開南昌市向北發展空間,促進昌九一體化發展。2018年8月順利完成了項目規劃選址與交通詳細規劃工作,并通過專家評審。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報告理念先進、內容全面、定位準確,項目能夠有效支撐贛江新區的快速發展。進入設計階段后,深城交與中國中鐵股份公司組成聯合體,承擔贛新大道總承包(EPC)工程。全程規劃設計無縫銜接,助力項目開展。
當日,深城交項目團隊參加了調研活動。劉建洋高度肯定了項目建設的意義,他表示,贛新大道既是加快新區四個組團融合發展、推進贛江新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城市綜合交通項目,又是打造大南昌都市圈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,期望各相關單位提高認識,共同高效推進贛新大道項目建設工作。
項目亮點
1、大數據分析為基礎,科學預測項目需求
交通大數據與道路交通規劃設計相結合,為功能定位分析、道路選址論證、設計方案編制,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支撐。
贛江新區目前正處于起步期,針對交通數據基礎儲備不足的情況,深城交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,依托南昌市交通大數據平臺,獲得了大樣本、精確度高的贛江新區各組團人口的職住空間分布、出行空間分布等重要數據,為規劃方案設計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。
2、協同規劃為引領,跨專業聯合協調
通過搭建多專業融合、多業務協同的大承包式咨詢服務體系,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。
以打造高品質的城市交通干道為目標,由交通規劃專業全局統領,協同城市規劃、景觀工程、道路設計、智慧工程、市政管線工程等專業,統籌考慮道路交通的通行功能與生活服務、城市交往、景觀生態、智慧科技等方面的功能要求與設計要素,提供專業化的解決方案,形成多專業融合、多業務協同一體化客戶服務體系,攻堅克難,實現對項目的把控能力。
3、品質設計為支撐,打造高品質交通干道
依托交通、城市、景觀、智慧、市政“五個設計”空間的融合,營造了一條集“交通廊道、公交廊道、景觀廊道、智慧廊道”四大功能定位于一體的高品質城市交通干道。
公交慢行,人本優先:優先考慮公交、慢行、非機動車等綠色交通方式需求,以獨立路權,落實人本理念。景觀廊道,留住鄉愁:整合道路兩側20-30米的綠化和退讓空間,通過打造傳承文化的景觀節點,串點成線,打造“美麗中國,江西樣板”的標志性工程。智慧廊道,人路協同:以營造人的出行優體驗為出發點,引入智慧路口單元、智慧路燈、公交優先信控系統、智慧道釘等大量智慧設施,為城市道路空間注入無窮的活力。
4、以工程建設為實踐,深入項目全生命周期
目前贛新大道一期工程的建設已正式啟動,道路、公交、智慧、景觀、管線等工程同步規劃、同步設計、同步實施,預計2021年5月建成通車。我中心作為工程設計單位之一,參與贛新大道全生命周期,確保規劃理念和意圖得到貫徹實施。
未來展望
贛新大道貫通新區南北,在區域層面徹底打通了江西省北面咽喉,促進“龍頭昂起”;對廣大出行者而言,快捷的公交系統,使民眾受益、享受綠色出行;因地適宜,路景結合的景觀要素,將為贛江新區的發展注入文化印記與無窮的發展活力。贛新大道未來必將成為新區的連心路、發展路、景觀路和創新路,為新區一體化發展、市民綠色出行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。